保健品欺诈专盯老年人,啥套路?

  • 来源: 转载
  •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特别是老年人,更加注重养生保健。于是,一些不法分子以推销所谓的保健品为幌子,把“黑手”伸向了老年人。在骗子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中,许多老年人无法辨别真假,成为保健品骗局中的受害者。

套路解析

礼品多多赠送型老年人爱节约,凡有送鸡蛋、大米等礼品的活动,不仅自己会参加,还会动员身边的朋友、邻居参加,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这一点,组织活动施以小恩小惠,搜集参会老年人信息,再通过表演让老年人上钩。

权威专家唬人型不法分子将掌握的老人健康状况提前告诉“专家”,“专家”义诊时恶意夸大老人身体状况,并见缝插针宣传保健品功效,不法分子适时推波助澜,双方无缝配合,老人十有八九会掏钱购买。

孝顺儿女关怀型“阿姨您来啦,许久未见,我可太想您啦!”这样的嘘寒问暖,让多数老人很是受用,亲生子女不在身边,有这样贴心的干儿子、干女儿“关心”自己支持他们的工作买一些保健品,也是应该的。

免费旅游忽悠型不法分子以搞庆祝活动回馈客户为由,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实际到了旅游地点,就关起门来进行保健品效果诱导,或者参观保健品生产车间,但跟销售的保健品没有任何关系,却让老年人以为看到的是真材实料。

 

防范方法

不贪图便宜。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蝇头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端正保健理念。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警惕医疗效果显著的“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警惕“各类讲座”。谨慎参加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不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

警惕上门推销。老年人独自在家时应多与邻居打交道,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经常观望、敲门等情况,必要时可拨打110报警。对维修员、快递员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等子女回家后接待。

不轻信他人。接收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陌生电话、短信时,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提高反诈意识。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种诈骗手段,提高对骗局的识别能力,遇到诈骗及时拨打110进行求助。

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链接:http://www.12337.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