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光照亮边疆新征程——西双版纳州“八五”普法工作综述
- 来源: 西双版纳普法
-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自“八五”普法规划扬帆起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法治建设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这片充满民族风情与地域特色的土地上,精心描绘着法治蓝图。全州法治建设群众综合满意率连续5年不断提升,2024年跃居全省首位,法治宣传满意率99.37%。获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3个、表现突出的个人2名。如今,法治观念已如春风化雨,润泽每一寸土地,全社会法治素养稳步提升,为法治西双版纳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高位推动,夯实普法根基
西双版纳州委、政府紧握法治建设的“指挥棒”,主要负责人扛起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重担。一份科学合理的五年普法规划应运而生,将普法工作纳入法治建设与平安建设的考核体系,每年通过细化工作要点,让规划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工作机制如同精密齿轮,高效运转。“三单一书”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各级普法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各部门紧密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在基层队伍建设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州级“八五”普法讲师团32人、县(市)级155人,“云小普”普法志愿者队伍州级62人、县(市)级186人,以及“喃滴溜”双语普法团队、“哨傣”普法宣传队等特色队伍纷纷组建,为普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不仅如此,通过印发任务分工方案、开展履职评议等手段,对规划实施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调研,推动普法工作持续提质增效。
全面覆盖,传播法治强音
在西双版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蔚然成风。党校(行政学院)48期专题辅导培训了5755人次干部,让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宪法、民法典等核心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样成效斐然。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普法赶摆场热闹非凡,网络普法精彩纷呈,“法律七进”活动如火如荼,将宪法、民法典的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围绕高质量发展、边疆治理、乡村振兴等主题,相关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宣传也扎实推进。党内法规宣传同步发力,651期“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12.9万人次党员接受党章党规洗礼,让党的纪律规矩深入人心。
精准施策,提升公民素养
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能力持续进阶。领导干部述法制度落地生根,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规范指引,任前廉政考试、线上答题活动频繁开展,16期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培训,2579人从中受益,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水平显著提升。
青少年法治教育扎实推进。“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宪法晨读”“开学法治第一课”、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覆盖师生40余万人次。3县(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60余场活动,1200套校园普法读物传递法治力量。
边境群众法治意识大幅提升。“法治宣传边关行”“法治宣传固边防”等活动开展3500余场次,20万余人次群众接受教育,为边境地区和谐稳定筑牢法治防线。针对不同群体,普法精准发力。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走进宗教活动场所;在务工人员返乡、春节等节点,外出务工人员接受法治教育;在三八维权月等时间,“巾帼普法乡村行”等活动为妇女同胞撑起法治保护伞。
文化赋能,扩大法治阵地
法治文化阵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6个法治文化主题广场(公园、长廊)、48个沿边村法治阵地、20个村(社区)法治文化场所示范点、5个省级乡镇(街道)法治文化示范项目相继建成,“勐景来村普法教育实践基地”“打洛口岸法治文化长廊普法教育实践基地”荣获首批云南省边防普法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法治文艺精品百花齐放。《雨林守护者》《我们村的“法律明白人”》等少数民族特色原创法治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300余部原创普法视频广受好评,其中《普法宣传“小摩托”》荣获中央政法委及司法部奖项。320场“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普及群众3.8万余人次。特色法治文化产品亮点频出,傣族纸伞、傣陶、构树皮普法扇等将法治与民族文化完美融合。13.68万余份“以案释法”口袋书、10部“以案释法”系列短视频,以身边事讲法,让法律触手可及。法治文化传播渠道多元拓展,“西双版纳普法”等4个普法公众号及1个普法视频号持续发力,新闻媒体及各类社会面宣传载体累计播出法治公益广告等40余万条次,刊发新闻报道4000余篇,构建起“普法+融媒体”多维格局。
融合治理,提升社会效能
法治乡村(社区)建设成绩斐然。1个国家级、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成功创建,法治副村长、法律顾问、一村一警等实现100%全覆盖,2324名“法律明白人”脱颖而出,7个“法律明白人”工作室、3个实践站相继成立。依法治校全面推进,419名法治副校长走进中小学,强化校园法治教育。“法律进网络”扎实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持续提高,1904件行政执法案卷评查,34个乡镇(街道)组建综合执法队,分级培训执法人员2579人。
创新方式,增强普法实效
实时普法机制全面落实。8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倾听民意,执法司法过程中提供法律咨询1.54万人次,法院50余场边境村寨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普法,普法讲师团、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各个角落,交通运输行业等利用服务窗口开展常态化公益普法。4个“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建成,1600余件普法产品为精准普法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责任,构建“大普法”格局
“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有效落实。年度工作要点、普法日历明确任务,20家单位接受普法履职评议。“三单一书”制度体系实现各级各部门普法责任清单全覆盖,行政执法人员深入基层宣传,各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普法。“法治宣传边关行”活动从“二重唱”升级为“大合唱”,法治文艺演出、普法赶摆、模拟法庭等活动在边境村寨掀起学法热潮,构建边境普法新格局。
专项行动,破解普法难题
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中,西双版纳州紧盯“三下降一扭转”目标,聚焦重点区域与对象,将专项行动与“八五”普法、强边固防、基层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政法主力军及行政执法单位发挥职能优势,各级专项普法工作队选优配强,充分利用各类平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办案+普法”等工作模式,成功实现“三下降一扭转”目标。
砥砺前行,谋划未来新篇
展望未来,西双版纳州将进一步提升普法工作质效,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普法模式,探索“点单式、订制式”等按需普法方式,增强群众学法积极性。深化法治实践,协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持续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强化“法治副村长”建设。强化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利用现有设施融入法治文化,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打造“普法+融媒体”多维普法新格局,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提高普法产品精准性,打造边疆民族特色法治文化品牌,让法治之光在西双版纳这片土地上持续闪耀,照亮边疆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