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是“老传统”

  •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六五”普法巡礼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浙江省杭城吴山脚下自古繁华,如今,一个建设成熟的南宋御街法治示范街区,成为展示上城法治文化底蕴的特色风景线。

  上城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心城区,2011年,区委、区政府将法治示范街区创建列入了“六五”普法规划。随着法治创建载体的升级,法治宣传热度不断升温,上城的特色普法品牌在全国打响,近日还获得“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区”荣誉,这已是上城区继“二五”“四五”“五五”普法之后,第四次获得普法教育工作的最高荣誉。

  “领导干部重视普法、崇尚法治,带头尊法学法用法,是上城一项由来已久的老传统,也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保障。”上城区区委书记缪承潮向记者介绍说,上城经济发展迅速,亩产税收和人均GDP能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的地位,得益于以法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得益于大普法格局的完善,得益于全区法治化水平的提高。

  学法用法贯穿任职全程

  近年来,上城区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健全领导干部学法机制,营造带头学法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知识、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96分。”这是上城区新任司法局局长高燕东的法律考试成绩,区人大常委会在审议人事任免事项时通报了这一成绩。

  一个月前,高燕东经历了一场一个人的法律考试,他对记者说,这样的考试很有必要,为此还认真做了复习准备,系统学习了法律知识,感觉很有收获。

  高燕东曾在政法系统工作20余年,对于法律的重要性早有体会,“有不少涉法涉诉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法律问题把握不准确、不到位所致,随着老百姓维权意识增强,领导干部必须要跟上这个节奏”。

  “领导率先垂范,尊法学法用法,这是上城区狠抓领导干部学法工作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上城区通过创新形式、健全制度、拓宽渠道,出台了一系列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创新举措,提高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行政事务的能力,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在全民学法中的表率作用。”高燕东说。

  “逢提必考,不考不任”,是上城区的一项“老传统”,从1996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区管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考试至今,上城区已先后组织了23次考试,共有730名领导干部参加。

  上城区还出台具体办法,加强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管理,严把关口,对缺考或不及格者暂缓提请任命。

  上城区司法局副局长陈宇介绍,拟提拔到区管干部岗位或者拟需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在任命前区委组织部会通知司法局出题和组织培训,组织拟任干部参加考试。区领导做动员,拟由人大任命的,在区人大常委会上宣读考试成绩,然后才对干部进行讨论和表决。如果考试不通过将不能任命。去年,上城区共47人参加任前考试,均按要求通过了考试,最终进入领导岗位。

  不仅如此,在每年干部年度考核中,还将述法纳入区管领导干部的“四述”工作,年度“四述”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并进行民主测评,考核结果将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建章立制提升法治水平

  “六五”普法期间,上城区通过一系列建章立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学法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年度学法制度、党委(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会前学法制度和公务员学法日、区法律顾问等多项规章制度,对领导干部参加法律学习的时间、频率和效果都作了明确要求。

  自2015年开始,区委常委会采取学法专题讲座的形式,每季度安排一次学法,邀请法律专家学者授课,让领导干部在第一时间学习最前沿的实务法律知识。

  区政府也建立了会前学法制度,每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前有20分钟的法律学习辅导,去年先后对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专题学习,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科学决策的水平不断提高。上城区副区长马彦介绍,除了常态化的学法之外,还有人大执法督查、执法评估、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形式,提高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实效。

  学法也是人大工作的“硬任务”,为加强对“五水共治”的依法有效监督,人大常委会在前期学习了水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还开展了环境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明晰违法的构成要件,树立法治意识。

  同时,上城区充分利用“杭州干部学习新干线”“知识大讲堂”等平台,通过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旁听行政案件审理等形式,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集中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

  创新载体提高普法实效

  在上城区,还有一套国内领先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由300余个职能标准化项目和800余项法律法规及政策组成,目前已有国家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4项,提供规范、细致、严谨的公共服务,推动政府管理从传统的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中解放出来,推动法制化进程。

  行走在上城区,法治休闲角、流动普法车、法治文化墙绘、滚动普法屏等随处可见,形成一道流动的普法风景;拿出手机,进入相关的普法平台,有各种喜闻乐见的普法微段子、微故事、微话题,让你随时随地知法学法……

  “上城普法”是杭州首家区级普法微信订阅号,每周定期刷新,风格清新活泼,并成功举办了一场普法微信专家、记者、粉丝见面会,实现微信线上线下对接,“口袋律师”法律智囊团、普法短线套餐、“民情E点通”手机APP等新媒体运营,让普法成功进入了指尖时代。

  上城区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陈晓璐介绍说,今后还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嵌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板块,让领导干部能够随时随地轻松学法、及时互动,进一步增强普法的广泛性和实效性。

  上城区还出台具体办法,加强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管理,严把关口,对缺考或不及格者暂缓提请任命。

  上城区司法局副局长陈宇介绍,拟提拔到区管干部岗位或者拟需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在任命前区委组织部会通知司法局出题和组织培训,组织拟任干部参加考试。区领导做动员,拟由人大任命的,在区人大常委会上宣读考试成绩,然后才对干部进行讨论和表决。如果考试不通过将不能任命。去年,上城区共47人参加任前考试,均按要求通过了考试,最终进入领导岗位。

  不仅如此,在每年干部年度考核中,还将述法纳入区管领导干部的“四述”工作,年度“四述”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并进行民主测评,考核结果将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建章立制提升法治水平

  “六五”普法期间,上城区通过一系列建章立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学法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年度学法制度、党委(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会前学法制度和公务员学法日、区法律顾问等多项规章制度,对领导干部参加法律学习的时间、频率和效果都作了明确要求。

  自2015年开始,区委常委会采取学法专题讲座的形式,每季度安排一次学法,邀请法律专家学者授课,让领导干部在第一时间学习最前沿的实务法律知识。

  区政府也建立了会前学法制度,每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前有20分钟的法律学习辅导,去年先后对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专题学习,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科学决策的水平不断提高。上城区副区长马彦介绍,除了常态化的学法之外,还有人大执法督查、执法评估、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形式,提高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实效。

  学法也是人大工作的“硬任务”,为加强对“五水共治”的依法有效监督,人大常委会在前期学习了水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还开展了环境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明晰违法的构成要件,树立法治意识。

  同时,上城区充分利用“杭州干部学习新干线”“知识大讲堂”等平台,通过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旁听行政案件审理等形式,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集中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

  创新载体提高普法实效

  在上城区,还有一套国内领先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由300余个职能标准化项目和800余项法律法规及政策组成,目前已有国家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4项,提供规范、细致、严谨的公共服务,推动政府管理从传统的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中解放出来,推动法制化进程。

  行走在上城区,法治休闲角、流动普法车、法治文化墙绘、滚动普法屏等随处可见,形成一道流动的普法风景;拿出手机,进入相关的普法平台,有各种喜闻乐见的普法微段子、微故事、微话题,让你随时随地知法学法……

  “上城普法”是杭州首家区级普法微信订阅号,每周定期刷新,风格清新活泼,并成功举办了一场普法微信专家、记者、粉丝见面会,实现微信线上线下对接,“口袋律师”法律智囊团、普法短线套餐、“民情E点通”手机APP等新媒体运营,让普法成功进入了指尖时代。

  上城区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陈晓璐介绍说,今后还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嵌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板块,让领导干部能够随时随地轻松学法、及时互动,进一步增强普法的广泛性和实效性。(王春 米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