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镇文物保护见成效

  •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一旦损坏是不可再生的而易武是普洱茶的故乡、贡茶之乡,古六大茶山之名山,先人们在这里走出了连接古今文明中外的茶马古道,留下许多遗产文化、遗迹文化、工艺文化、信仰文化,许多文物古迹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了易武古茶山昔日的辉煌和沧桑。为有效保护这些文物古迹,近年来易武镇在文物保护工作当中措施得力、工作扎实,使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包括易武在内的茶马古道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易武古镇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一批传统保护村落。     

    摸清家底,做好文物普查

    易武镇对辖区内的古道、古庙、古井、古碑、古茶庄及其它实物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对其进行了登记造册,普查出曼撒、易比、易武古庙及遗址14处,古井杨柳井、小瓦井、大水井等8口,古碑《茶案碑》《茶山执照》,茶马古道《指路碑》7块,古茶庄车顺号、福元昌等13个;普查出易武茶山易武至江城道、易武至宁洱道、易武至思茅道易武至象明古茶山倚邦、莽枝、革登古茶山,易武至车里再到勐海道,易武至老挝磨丁道,易武至老挝勐悻道。约宽2米,长达数公里茶马古道线路图丈量出易武境内相对完整茶马古道22段,总长11612米。完成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实地勘察、GBS卫星定位、拍照、绘图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保护优先,做好文物收集

    筹资修缮了易武关帝庙,挂牌成立了易武普洱茶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了410件馆藏文物。其中《断案碑》记载了道光年间贡茶茶税过重,当地群众在茶价下跌的情况下承受不了,于是联合上控,要求把茶税减至七钱二分。这合理的意见土司不但不予准许,反而与思茅官使联合把带头的人抓紧牢里关押起来。茶农逐上告,普洱府审理了此案,规定了易武土司能够征收的税收名目和范围,以明文告示的形式告知以众,碑上刻日、月图案作证。《茶山执照》记载了道光十七年易武、易比两寨村民由于开垦茶地引起争端,易武土司协调共同制定了此执照协议规定,要求大家按照此规定在一定范围内种植茶叶,丈量亩积,缴纳茶水,通过驿站转运贡茶。这些文物在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它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成为人们研究清代茶叶管理政策的珍贵资料。同时易武镇对白云洞、彩云洞、落水洞石窝棚(西双版纳州勐腊县部分农村共产党员秘密宣誓入党遗址)、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九支队镇江整训总队总队长王少和旧居、镇越县(勐腊县前称)海关旧址、古茶庄、古民居、茶马古道等将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保护对象做好文物标签,做到文物保护有机构、人员,有保户标识,有保护范围,有档案材料。还筹措资金按照以古仿古,修旧如故的原则,对海关旧址、古茶庄、古民居进行了修缮,使辖区岌岌频危的文物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

   强化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新兴媒体,开展针对性强、效果好的宣传提示;深入村寨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向群众发放文物保护法规资料 1480份,制作发放《历史的见证》MV2500余盘,出版发放《历史的脚印》书籍2000余本。易武镇文物古迹的有效保护带动了辖区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来易武旅游观光的客人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易武茶山博物馆2006年至2016年底共接待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广东、新疆北京、上海等地中外专家学者、游客、茶商、茶人及媒体记者 96160 余人次。泰国农业部一行20多人,老挝农业部、丰沙里省农业厅一行8人,老挝留学生23人先后到易武镇考察,参观博物馆、茶马古道、古茶庄、古茶园和普洱茶传统加工工艺流程,以此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易武茶山博物馆馆藏文物更是倍受文物美术界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