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路上最可爱的人】付媛:闪闪红心在胸前 不负青春不负梦

  • 来源: 平安勐腊
  •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她于2016年至2020年

连续五年

被勐腊县人民法院评为“先进个人”

2017年至2019年

连续三年

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于2020年被记个人“三等功”

2021年被评为勐腊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图片

付媛,女,彝族,1991年8月出生,云南省勐腊县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2010年至2014年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期间修读复旦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于2015年获得“双学士”学位。2015年11月到勐腊县人民法院工作,现为勐腊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勐腊县人民法院审判庭支部组织委员。


图片


图片


她始终坚持着在平凡的岗位上

书写着她作为一名党员的青春梦想

渴望为家乡的法治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多年来,

凭着对法律工作的热爱和一腔青春热血,

始终奋战在民事审判工作一线

同时肩负着打造审判庭支部党建工作的职责,

逐渐成长为一名的优秀法律工作者


01

十八岁的天空便是红色的


 什么是青春最好的颜色?我想对于她来说,青春应该是红色的,而且只应当是红色。组织找她谈话的时候,问道:“为何小小年纪就要入党?”她答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为何不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于是,她十八岁始便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正是那一年她考入了政法院校,带着红色的印记开始追逐她的法律梦。


图片


正因为在高中就入了党,进入大学后便自然而然地成了班级党建负责人,再后来到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第一党支部副书记。班级二十余名党员均为她发展,年级的所有党建事务均由她经手。她也曾带领大学生党员到中共一大会址缅怀革命先烈,到嘉兴南湖去讲述革命伟人的青春故事……她一直以她的闪闪红心忙碌于她的党建事业,也正因这段时期的磨砺,造就了她乐观的性格和昂扬的斗志,以及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


图片


2015年她的组织关系转入勐腊县人民法院审判庭支部,成为了法官队伍中的一名青年党员。她继续将大学时期的组织能力及工作能力发挥到支部建设中去,成为了审判庭支部优秀的党建工作者。2017年她被选为审判庭支部的组织委员,负责打造审判庭支部的党建工作因审判庭支部的党员多为法官,法官的工作又十分忙碌,组织开会、学习、活动等都十分不易。是她,始终在开会、学习、活动前做足工作,协调各部门、优化学习材料、丰富活动形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过组织生活,既丰富了党建生活,又“迁就”了法官们忙碌的生活。其实,她自己也是一名法官,同时也肩负着十分繁重的办案压力,党建工作基本都是在夜晚加班完成。“一杯咖啡敬朝阳,一杯咖啡敬月光”是她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同时,她是工会委员、妇联委员,主要负责工会活动的开展和妇女维权工作,她被称为工作的“多面手”。在这些奋斗的岁月里,她感受到这便是青春该有的样子,这便是梦想该有的颜色。


02

胸前的法徽也是红色的


2015年,她加入法院队伍,开启了令她向往已久的人生历程。她在担任法官助理期间,同时主动肩负起书记员的工作,全程配合法官完成送达、庭审记录、文书撰写、卷宗装订等工作,共参与办案700余件。这时,她学会了科学地管理案件信息,可将几百件案件的当事人姓名、案件流程清晰地印在脑海里,做到不慌不乱,也是在这个时期极大地提高了裁判文书撰写能力,为日后独立办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


2019年8月,她以第一名的成绩遴选为勐腊县人民法院的员额法官,成为截至目前为止勐腊县最年轻的员额法官。除了骄傲与自豪,她还感到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自独立办案以来,年均办案近300件,每一份文书均出自她的手,且极少出现错漏。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党建工作、行政事务性工作,她只能在提高办案效率上下功夫,因此她打字总比别人快,跑得也比别人快,她认为这才是青春该有的速度。


图片


2020年,她被调整到立案庭工作,在办理案件的同时负责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面对多达上百个指标和不熟悉的工作流程,她起初是慌乱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学习,指标背后的门道被逐一参透,诉讼服务评估体系得分也从全州垫底的局面反超为全州第一、全省前列。之后,为将人民法院的调解工作主动融入到大调解中去,为使诉前调解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她大胆创新提议将三名法官助理调整到立案庭组成诉前调解团队,加大诉前调解工作力度,同时加强司法确认力度。经过近半年的摸索,由“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模式组成的3个诉前调解团队已步入正轨,半年时间促成诉前调解案件近300件,极大地缓解了诉讼案件的压力。同时,在法官助理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提出速裁团队“一名法官+一名书记员”模式和精审团队“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勐腊的繁简分流模式,为解决“案多人少”矛盾和提高办案质效提供团队保障。


图片


2021年以来,她到民事审判庭工作,庭审、调解、撰写裁判文书是她每天必备的动作。月收案近50件已成为她的日常,每日至少开庭2件、调解2件已成为她的底线,所有裁判文书均独自在夜晚加班完成。在日常办案过程中,她也时常深入田间地头审判调解,常常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认真聆听群众的诉求,用心体会群众的感受。


老百姓遇到的难缠案、烦心事,一旦要用严格的法律程序来解决,总是心急怨慢、动不动就发牢骚,对法院和法官产生很大的情绪。此时,她用耐心和爱心化解了当事人心中的那份凝重与焦虑。她总是说“农民是最怕打官司的,不到万不得已时,谁都不愿到法院来,但农民又是最相信法律的,民事审判庭就是咱们农民朋友倾诉心声和诉苦的地方!”


图片


由于勐腊县多处于山区,每逢大雨过后,经常会出现道路被冲不能通车的情况,此时送达法律文书成了一道难题。又是她,不叫苦不叫累,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地将法律文书送达到每位当事人手中。田间的阡陌有她的身影,山区的风尘挡不住她前进的脚步。雨林中闪耀的法徽是她青春最耀眼的装饰品,她认为这是青春最美的图案。


03

头顶的国徽更是红色的


希望将法律传递到每一村、每一户、每一人;希望将正义彰显在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点亮光明,照亮每一寸土地;打开窗户,传递希望之光。三尺法台,自己一生的守候,这就是她作为一名法官的家国情怀。


图片


面对勐腊县的百姓普遍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的局面,她常常将法律讲台搬到乡镇,搬进学校、社区,也不烦于下班后在单位门口为当事人解释法律问题。作为土生土长的勐腊人,哪怕能帮家乡父老乡亲多化解一个纠纷,哪怕能帮邻居多解决一个法律问题,都能令她无比雀跃。她深知,家乡的山水养育了她,家乡的百姓更是她成长的坚强后盾。


图片


巡回审理,就地办案,正是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化民忧、解民难”落到了实处。考虑到山区交通不便,当事人来打官司较为不易,不论在法庭还是在巡回审判点开庭,她自发地取消了自己的午休时间,将下午案件的开庭时间由3点调整至2点,使当事人在案件解决后还能赶回家,尽量让农民群众不走夜路。百姓们经常夸赞道“真是警车开到哪儿,案子就审到哪儿,法律就宣传到哪儿,有她在,咱老百姓放心!”“执法担道义,躬身作公仆”就是老百姓眼中的、她的形象。


她总把家乡挂在嘴边,总把百姓放在心中,因为法庭上高悬在头顶的国徽时刻激励她彰显赤子之心,勇往直前!是那份家国情怀赋予了青春最美的赞歌,是她坚持的不竭动力。



她总是忙碌着、疲惫着,但也感动着、收获着!她远离城市的繁华,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地奉献给了勐腊边陲小镇;她洗尽铅华,用自己的努力书写着属于她自己的青春故事。她让司法更贴近民生,也让司法更加充满人间的温情。这是她最美的样子,更是她作为一名党员的无限光荣,在她胸前闪闪发光的红色法徽和头顶上熠熠生辉的国徽,是她永远追逐的希望和梦想!